■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冼丽娜
《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中,均就“创伤急救”措施提出相关要求。国家对创伤性疾病的关注度非常高,密切关注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问题,并对此做出巨大努力。国家重视、医疗配合的同时,我们个人更应该了解创伤急救法,在发生意外情况的第一时间,能够通过正确处理,保证生命安全,甚至与生命赛跑!!
1.创伤急救原则
仔细检查:认真检查创伤部位。
先救命后包扎:当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应先救命—心肺复苏,再处理伤口。
包扎顺序:一般按脑部、胸部、腹部、四肢的顺序包扎。
2.创伤急救技术
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用呼吸面罩及手法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
通气:呼吸道发生阻塞可在很短时间内使伤员窒息死亡,故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地解除各种阻塞原因,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止血: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是止血的最终目的。
一般采取“指压止血”法,将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动脉压到邻近的骨头上,适用于头部、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指压止血常首先用于救护止血。为短时止血,但可控制出血,争取时间。此外还有加压包扎止血、填塞止血等。
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并止痛。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注意无菌包扎,或消毒后包扎。一般使用绷带或者三角巾包扎,且创伤部位不同,包扎手法不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在于止血、防感染、保护伤口。
固定:固定是防止对血管、神经、脏器的损伤;减轻疼痛、预防休克;扶托肢体、 舒适安全,便于运送。
骨关节损伤时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后送医。
搬运: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需从现场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正确的搬运可减少伤员痛苦,避免继发损伤。
创伤急救的关键在于“救命”,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原则。因此,一定要记住:急救,先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