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中医医院 柯海容
一、降低体温
1. 物理降温
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局部冷疗方式降温。比如分别在患者头部、腋窝、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者冷毛巾冰敷,达到降温目的。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9.5℃,需采用乙醇擦浴、温水拭浴等全身冷疗方式进行物理降温,方可满足其降温需求。
2. 药物降温
如果年老体弱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体温过高,陪护者要遵从医嘱及时给患者服用退热药物,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但是,在服用退热药物之后,往往会大量发汗,此时,要多给患者服用一些温水,以免出现虚脱、休克等现象。
二、病情观察
陪护者每间隔4h,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根据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热型、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决定采取何种降温措施,或者是否需要前往医院就医。待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3d内,仍要针对其生命体征和降温效果进行持续观察,避免体温过高现象再次发生。
三、合理膳食
患者在体温过高期间,会消耗较大热量。因此,患者高热期间应鼓励其少量多餐,清淡饮食;退烧后多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通过饮食调理,使患者机体抵抗力得到有效改善。
四、促进舒适
1. 保证休息
高热患者由于能量消耗过大,需要卧床休息。即使在其体温恢复正常以后,也要在短时间内减少活动量,待其身体休养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活动量。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 口腔护理
在患者发热期间,其机体抵抗力大幅下降,唾液分泌量也大幅减少。此时,如果口腔护理不当,极易在口腔内部滋生病原菌,进而出现口腔溃疡。因此,在患者晨起、餐后、睡前这三个时间段内,陪护者要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确保其口腔清洁。
3. 皮肤护理
患者在发热期间,容易大量发汗。患者陪护者要及时为其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和床单被褥,确保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湿疹。如果患者需长期卧床,陪护者要协助其翻身,避免出现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4. 安全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热期间,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存在坠床、舌咬伤等风险。必要时,可通过加床挡、约束带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5.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在体温过高突发期内,都会出现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导致病情的加重。对此,陪护者应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让患者拥有一个舒适、愉悦的心情,可有效促进病情的好转。
6. 健康教育
陪护者要告知患者按时吃药、多休息、多喝水、饮食调节和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的重要性,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