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健康/科普 2025年09月25日

深入解读高血压的防与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 山萌萌

  一、高血压的真相

  1. 什么是血压?

  简单来说,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就是血压。这个压力是推动血液流向全身所有器官的动力源泉。我们通常用两个数值表示:

  收缩压(高压):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动脉血管所承受的最大压力。

  舒张压(低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所承受的最低压力。

  它的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正常血压应<140/90mmHg,当然理想血压是<120/80 mmHg。

  2. 高血压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血管就像富有弹性的橡胶管,长期过高的压力会持续冲击血管内壁,使其变硬、变厚、管腔变窄,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个过程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其具备强大的破坏性和隐匿性。直到有一天,重要器官的血管“不堪重负”,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脑卒中:脑血管破裂(出血性卒中)或堵塞(缺血性卒中)。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心力衰竭:心脏长期过度用力泵血,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肾脏的微小血管受损,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的急症,高压血流撕裂主动脉壁。

  二、高血压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高血压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是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明确的风险因素。

  年龄:血管弹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风险升高。

  不良饮食:高钠饮食是首要元凶。钠会使水分滞留,增加血容量。此外,低钾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也推波助澜。

  超重与肥胖:体重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为更多组织供血。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导致心率偏快,心脏每次收缩的力量增强,血压升高。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

  吸烟与过量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导致血管收缩、硬化;酒精则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升高皮质激素水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夜间间歇性缺氧会严重刺激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占5%-10%,是由其他疾病(如肾病、内分泌疾病、肾动脉狭窄等)引起的。这类高血压往往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三、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石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石,适用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已确诊的患者。

  1. 降压饮食模式

  其核心是:

  限钠:每日食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注意酱油、味精、咸菜、加工食品等“隐形盐”。

  增钾: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牛油果、豆类等。钾可以对抗钠的升压作用。

  丰富蔬果与全谷物:每天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用糙米、燕麦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

  选择低脂奶制品和瘦肉: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2. 体重管理:给血管“减负”

  体重每减轻1公斤,血压平均可下降1 mmHg。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是明确有效的降压措施。

  3. 规律运动:让血管“做体操”

  每周至少5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年龄)为宜。运动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是天然的“降压药”。

  4. 戒烟限酒:切断直接伤害

  戒烟是必须的,任何数量的吸烟都有害。饮酒则应严格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约相当于啤酒一瓶/红酒一杯/白酒一两)。

  5. 心理平衡:给神经“松绑”

  学会管理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hobbies等方式放松身心,保证充足睡眠,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四、科学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精准用药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使血压达标时,就必须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是慢性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

  1.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如果能耐受,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更为理想。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目标可能更严格,请遵医嘱。

  2. 常用降压药物分类:

  大致可将常用降压药物分为四类:

  A:ACEI(普利类) / ARB(沙坦类):作用机制相似,是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心衰、肾病的患者。

  B: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来降压,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心梗、心衰的患者。

  C:CCB(地平类):通过扩张血管降压,强效且适用人群广,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D:利尿剂(噻嗪类):通过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来降压,常与其他药物联用。

  3. 关于用药的常见认识误区

  “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现代降压药安全性越来越好,获益远大于风险。不治疗的危害才是巨大的“毒”。

  “没症状就不吃药,高了再吃”

  血压波动比持续性高血压更危险,想象一下血压如果像过山车一样,可想而知其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服药的目标是让血压平稳达标,避免波动。

  “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跳”,前功尽弃。

  “听别人说某种药好,自己换药”

  用药方案个体化极强,必须由专业医生制定。

  五、做好自我管理

  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防治高血压取胜的关键。

  家庭血压监测: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测量前休息5分钟,安静状态下进行。记录好“血压日记”,复诊时带给医生看,这是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定期随访:每1-3个月复诊一次,让医生评估整体状况。

  全面关注:高血压常与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并存,管理血压的同时,也需关注血脂、血糖等指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际旅游岛商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国际旅游岛商报健康/科普 A06深入解读高血压的防与治 山萌萌2025-09-25 2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