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科普 2025年09月19日

心梗疾病防治常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 山萌萌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30岁以下心梗患者占比从2015年的3.2%飙升至2023年的11.7%。认知的缺乏、生活的放纵,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面临心梗疾病的威胁和困扰。

  一、心梗为何会“盯上”年轻人?

  心脏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泵,而冠状动脉就是为这个泵输送燃料(血液和氧气)的生命管道,原本血管应该是光滑而有弹性的。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这些管道因为“水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沉积,变得越来越窄,甚至完全堵塞的过程。当管道彻底堵死,心肌细胞就会因急性缺血缺氧而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那么,是什么让年轻人的血管提前老化、堵塞? 

  1.“吃”出来的危机:长期高油、高盐、高糖的外卖饮食,导致血脂异常(尤其是“坏胆固醇”LDL-C升高)、肥胖和糖尿病年轻化。这些多余的脂质就像垃圾一样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的“原材料”。

  2.“熬”出来的衰竭: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炎症反应加剧,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给斑块形成创造条件。

  3.“压”出来的崩溃:持续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是心血管事件的强力“催化剂”。它会让身体分泌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引发血管痉挛、血压波动,甚至直接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4.“抽”出来的伤害:吸烟和二手烟是血管的“头号毒药”。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硬化,并促使血栓形成。

  5.“懒”出来的堵塞: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代谢异常,肥胖和“三高”问题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往往自恃身体好,有恃无恐,缺乏健康体检意识,即便出现了早期症状和指标异常也容易忽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心脏不堪“重负”,酿成“血管风暴”。

  二、如何识别心脏的求救信号?

  识别心脏的求救信号,是挽回生命的关键一步。请记住,心梗的症状绝非只有“胸口疼”。

  1. 典型症状(需警惕):

  胸部压榨性疼痛:这是最经典的信号,感觉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骨后,伴有胸痛、胸闷、大汗、濒死感。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上臂内侧、后背、颈部或下巴。

  与活动相关: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当然急性心梗时上述症状很可能是持续不缓解的。

  2. 不典型症状(特别是女性和糖尿病患者):

  “上半身”的难以描述的不舒服:牙痛(但说不清具体哪颗牙)、喉咙发紧或咽部灼烧感、下颌酸胀。双肩、后背部、上肢尤其是左胳膊小指侧的酸胀、疼痛;

  胃肠道症状:突如其来的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常被误认为“胃病”。

  其他异常:极度疲劳、大量出冷汗、呼吸困难、头晕心悸。

  黄金法则:如果出现从未有过的、突发性的、持续不缓解的严重不适,且部位在肚脐以上到下巴以下的广泛区域,都要高度怀疑心脏问题,需立即就医!

  三、如果突发心梗该怎么急救?

  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

  1.立即停止活动:怀疑心梗时,立即原地休息,采取最舒适的体位(如半卧),绝对禁止剧烈活动、开车、上下楼,这会极大增加心脏负担,诱发猝死。

  2.立刻拨打120:清晰告知接线员“怀疑急性心梗”,准确说明地点和症状。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院前救治,并提前联系好医院导管室,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无缝衔接抢救。

  3.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用药

  硝酸甘油:如果身边备有,确定血压不低的情况下,可舌下含服1片。注意:血压偏低者禁用!特别提醒,千万不要随意吃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干扰医生的准确判断。

  4.保持镇定,等待救援:家属应保持冷静,陪伴患者,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常服药品清单等物品,等待救护人员到来。

  四、康复阶段该如何保护心脏?

  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只是“疏通了一条路”,但全身的血管环境依然处于“易堵”状态,需终身服药,并且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

  1.切勿自行停药: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这是防止支架内形成新血栓的“保命药”,必须严格遵医嘱服满规定时间(通常至少1年),之后是否调整需由医生决定。因为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所以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没有频繁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青紫,大便发黑等情况,特别是泊油样黑便,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如果有上述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指导调整药物。

  他汀类药物:不仅是降脂药,更是“稳斑”药。它能稳定斑块,对抗血管内皮损伤的炎症反应、防止斑块破裂,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对于得过心梗的人,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mmol/L),如达不到上述标准在门诊随访时医生会连用其他降脂药维持其长期达标。

  其他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及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一些药物也需按时服用,有些药物能控制心率、保护心脏,改善长期预后。 

  2.心脏康复,重塑活力。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计划,包括:

  运动处方: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安全、科学、循序渐进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逐步改善心脏功能。

  营养指导: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地中海饮食”模式。

  心理支持:摆脱“心脏病”阴影,缓解焦虑抑郁,重拾生活信心。

  戒烟限酒:减少心脏负担。

  定期复查,监控病情:定期回医院复查血常规、血脂、血糖、血压、肝功能、肌酸激酶、心脏彩超等指标,让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际旅游岛商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国际旅游岛商报专题/科普 A06心梗疾病防治常识 山萌萌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