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许文玉 摄影报道) 9月19日,“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会上,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二级巡视员杨武介绍,在国家文物局、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将于9月27日下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
杨武介绍,“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有四大亮点:
一是深海文物首展。南海西北陆坡沉船考古意义重大,文物多、品类丰、价值高。此次是深海考古调查出水文物首次对外展出,满足公众对文物和考古情况的期待。
二是动态展览模式。沉船后续还有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展览形式不同于以往,采取动态更新,根据深海考古新成果,不定期更新内容与上展文物。
三是开放文保现场。展览专设出水文物保护现场,用多媒体呈现文保工作,包括准备、实施、设备与方法等,让观众了解其意义与流程。
四是沉浸式体验。展厅配备 VR 设备与沉浸式装置。观众可借 VR 潜入海底体验水下考古,通过场景复原等手段,增加趣味性与对考古工作的理解。
此外,杨武介绍,这是首次呈现我国南海深海考古成果的专题展。
展览规模大。展厅近1000平方米,分“探渊寻珍”“水府琳琅”“巧缮焕新”三部分。
文物数量与种类多。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约408件(套),有瓷器、陶器、金属器等。还借展34件/套,来自五家单位,如故宫博物院乌木制品、景德镇瓷器等,共约442件(套)。
重磅文物惊艳。珐华彩瓷器最引人注目,将展13件(套)精品。各大博物馆珐华彩瓷器多传世,考古发现罕见,南海沉船中发现尚属首次。还有干支纪年“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丙寅年是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是沉船货物的年代依据,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世界的证据。







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