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公示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评审结果出炉,海口榜上有名。
商报记者了解到,如今,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张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便民服务网在海口加速织密,为居民带来了触手可及的便利与舒心。据统计,当前,先行区建设已覆盖海口主城区189个社区。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记者 李兴民 文/图
白天晚上叫卖声此起彼伏
成为“便民生活圈”最好的诠释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目标的社区商圈。这一概念自提出后迅速落地生根,一端连接着社区居民,一端连接着商贸企业,是连通经济社会微循环、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
对于这点,王飞深有体会,自从他把家从保亭搬到海口市青年路后,刚开始他每天点外卖,后来觉得点外卖还不如选择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现场商业街走走看看,想吃啥就点啥,吃的更自由。
居住在青年路的王大妈感慨:“我孙子读书的小学就在小区外面,接送孩子走二三分钟路就到了,回来还能顺路把中午的菜买了,对于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便民生活圈成了最好的选择。”
记者站在白龙街道千家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示意图前看到,这里生鲜果蔬、餐食外卖、诊所医疗、幼儿园、便利店、健身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店以及紧急救援、康复护理等上门养老服务应有尽有。白天、晚上这里的商家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在此选择自己心仪的美食乐此不疲。尤其到晚上,这里灯火通明,人群川流不息,各种特色小吃以及附近白龙综合市场门口的各式小商品摊位让人们卸下疲惫,成为“夜经济”的最好诠释。
烟火气来了、人情味浓了、服务性强了……在消费场景营造上,今年5月,位于碧海大道的东坡老码头商业街焕新亮相,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更成为市民饭后散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东坡老码头商业街相关负责人介绍,焕新开业以来,该街区日均客流峰值一度突破9.5万人次。
居住在府城街道办甘蔗园社区的市民符力是琼山步行街小吃摊的常客,他告诉记者,“出门散步15分钟到这里,想吃什么都有得选。”
从烟火升腾的便民市场到书香萦绕的社区书屋,从焕然一新的平房小巷到智慧赋能的养老中心,海口市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以微小半径丈量民生幸福。琼山区府城街道办甘蔗园社区陈书记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需求正在催生更多家门口的生意,便民生活圈建设在海口大有可为,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归属感、参与感、幸福感!”
据了解,海口各职能部紧紧围绕在群众身边的各种便利化服务,让群众共享便利、共话家常、以协同之力,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一刻钟”便民服务矩阵,铺展出民生幸福的鲜活画卷。
便民生活圈覆盖海口189个社区
让居民日常生活更具“幸福感”
居民日常消费既事关民生服务,又涉及经济发展。特别是消费的“最后500米”绝不仅仅是“买瓶酱油”那么简单,它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对整个经济体系有着深远而多层次的影响。
2024年11月28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其中明确,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重点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市场、小修小补)、服务“一老一小”(养老、托育)。
9月14日是周末,市民冯宏闲来无事,陪同家人到日月广场转转。逛累了,一家三口坐下来,喝茶聊天,好不惬意!
如今,除了日月广场,文明西路的电器商圈、南海大道的友谊南海城、国贸的万象城等大型商圈,悄然形成新的消费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分布在海口各主城区。这些新场景、新消费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触发新经济的引擎。
海南省酒店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说,眼下,一些大型商超餐饮化,利用已有的生鲜供应链现做饭菜,消费者在逛超市的同时就可以解决一顿饭;还有的餐饮店直接瞄准人们没空做饭的需求供应外卖,满足市民多元选择等。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全面深入了解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的基本情况,海口市商务局通过实地调研与调研问卷的方式,对主城区内189个社区开展拉网式生活服务设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餐饮服务、便民服务、功能服务、购物服务等设施各占比32%、15%、32%、21%。“总体上,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品质提升类服务网点数量存在提升空间。”海口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海口市各区已确定了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项目,包括医疗卫生场所、托育机构、菜篮子平价菜网点、社区团购站点、养老站等。下一步,海口会继续聚焦群众的需求,把便民圈的服务做到更实、更细、更实,让每位居民都能在便利与温暖中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