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谈元首外交
元首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2025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重要年份,元首外交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就在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冬运会开幕式,拉开了今年主场外交的序幕。我们还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谈中俄关系
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中俄已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站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前列,树立了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谈乌克兰危机
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就在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同时也要看到,这场危机根源错综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化解也非一日之功。但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谈判桌是冲突的终点,也是和平的起点。
谈中美
在科技领域的竞争
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当然这条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无论是航天科技,还是芯片制造,外部施加的无理打压从未停歇过。但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暴风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闹海”、“一飞冲天”的舞台。
谈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都将在这个星球上长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须和平共处。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谈台湾问题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台独”分裂只会玩火自焚,“以台制华” 无异于螳臂挡车。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
谈美国在中国周边
部署中程导弹
中国坚决反对,地区国家也不欢迎。美方所谓的“印太战略”除了挑起事端,制造分歧,什么也没有。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亚洲不是大国博弈的角斗场,而应成为国际合作的示范田。
谈中欧关系发展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伙伴关系。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谈中日关系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呈现改善发展的积极势头。我们欢迎两国各界加强往来,深化互利合作,改善国民感情,这些都是符合双方长远利益之举。中日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应当最了解,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力量,讲信修睦的邻邦。面对历史大变局,什么是为邻之道,什么是大势所趋,日方有识之士应当深思熟虑,从善而行。
谈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外交将持续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营造有利外部环境。我们将打造更加便捷的往来通道,迄今已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免签“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容。我们将推出更加高效的外事服务,为进一步开放合作牵线搭桥。我们将营造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首选项”。
谈南海问题
过去一年,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保持着和平稳定。实践证明,没有对话解不了的难题,也没有合作达不成的目标。但是,侵权挑衅必将自食其果,甘当棋子最终只会被抛弃。实现南海的睦邻友好、长治久安,靠信任,也要有规矩。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谈保护海外中国公民
合法权益
党中央高度关心海外同胞,大家的冷暖安危始终是我们的牵挂。2024年,我们从黎巴嫩、海地等高风险地区平安撤回1万多名中国公民,处理领保案件5万多起,接听12308领保热线50多万通,发布海外安全提醒5000多条。临近边境的缅北电诈园区已经全部清除,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个国家正在合力对泰缅边境地区的电诈进行集中打击。
资料来源: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外交主题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