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兴民 通讯员 毛亚晶 陆丽霞 文/图
“耕读”扮靓乡村美景、“红星斑”游进新蓝海、冲浪板上展英姿、红树林摇曳迎客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联动山海、越过村庄,将生态、产业、农民连珠成串,织就了和美乡村锦绣画卷。
项目为笔
勾画乡村美景
穿过秀美的山钦湾,越过逶迤的福塘岭,在万宁市龙滚镇福塘村,新建成的“龙滚大桥”将“山、海、湖、村”紧紧地连在一起。每当一拨拨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要驻足观望南海风光,感受福塘岭、燕子洞、正门岭等美景……
环岛旅游公路开通后,福塘村围绕丰富的山、海、湖、坡、岭等资源,以项目为笔,勾勒康养、休闲、娱乐和美图景,引入“燕居坊”旅游项目,打造以大健康、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景点。
走在临高县东英镇美鳌村下辖自然村——黎安村,古香古色的村道上,除了鳞次栉比的老房子,还有将传统和现代建筑巧妙结合的耕读民宿、耕读家风馆、耕读学堂等。
近年来,美鳌村以“耕读”研学为笔打造“耕读山房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示范村”,让游客到这里体验农事活动,领略“耕读”文化,让村庄越变越美,游客纷至沓来。近一年,累计接待研学实践及劳动教育活动约12万人次。
位于儋州市木棠镇的神冲村,由石头堆砌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人文古风犹存。村前的海岸上,红树林、珊瑚礁、火山海岸……一树一风景,一石一神奇。
深度挖掘特色资源,逐步完善“吃住行游娱”产业链,神冲村正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儋州“样板间”。
近年来,陵水县英州镇赤岭村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做好疍家文化传承,打造疍家风情渔村特色品牌,做强休闲旅游经济。
走进赤岭村,以疍家故事、老船屋、老船板、疍家美食为主的乡愁气息扑面而来。“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古老渔村,这才是能唤得起乡愁的村庄。”走进赤岭村,很多游客不由得发出感慨。
为留住乡愁、提升村庄氛围,村里通过招商,引进海南橘子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海洋渔文化”和“疍家文化”两大文化为支撑,打造赤岭印象美丽渔村项目,建设海边艺术长廊、赶海驿站等,推动渔村经济向旅游休闲方向转变,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拍照、观光休闲。
资源赋能
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山海联动、陆海统筹,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三产融合”产业振兴。
捕鱼、分拣、装货,养殖场内一片繁忙……在万宁市排溪村东星斑养殖基地,一尾尾东星斑翻腾跳跃,令人欢喜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不愁卖,价格好,塘口价每斤达到140-170元,都是商户上门来收购。”东星斑养殖户符永健向大家介绍。目前,他共有90多口养殖池,每口池子大约能养500尾东星斑。
排溪村现有海水养殖产业450多亩,养殖户55户,产值超1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劳动力165人就业。
一条条东星斑,承载着幸福的期盼,以科学化养殖方式游进了村民致富兴业“新蓝海”。
与此同时,昌江沙渔塘社区石斑鱼养殖蓬勃兴起,养殖基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50万元。
走进三亚藤海社区,四处弥漫着冲浪的气息。街道两旁,色彩斑斓的冲浪板整齐排列着。冲浪俱乐部里现场教学、摄影跟拍、化妆服装提供等一站式服务应有尽有。
“藤海社区村民原本主要以捕捞作业和网箱养殖为生,靠海吃饭、收入微薄。”三亚市海棠区藤海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梁振华介绍。
近几年,社区从提升业态吸引力入手,让“上岸”渔民利用自家民舍,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供给,吃上了稳定的“租金”饭,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5800元。
藤海社区纳奴纳冲浪海景酒店责任人曾浩介绍,几年来,他陆续投入7000万元进行酒店升级改造,满足不同游客的观海体验。每年,村民将有150万元的租金收入。同时,酒店还拉动当地村民30多人就业,月收入3000元左右,给社区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塑形铸魂
乡村文明淳朴祥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
走进排溪村,一幅有颜值、有书香、有田园景观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排溪书屋曾是原先的村民文化室,经过重新规划,修葺一新,打造成了靓丽的乡村书屋。
“排溪村书屋正在成为一处融合知识、审美、生活与乡愁的文明净土。”排溪村党支部书记孙多说。
在福塘村,民意账本发挥了大作用。去年福塘村“民意账本”共记载11个民生意见,办结率100%。今年共有2个民生意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在研究落实之中。
村“两委”充分利用党员联系群众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动党员主动上门找问题,小小民意账本,打开了群众幸福密码。
走进赤岭村,一座座经过改造的院落干净整洁、错落有致,一行行清晰的《村规民约》映入眼帘,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赤岭村加强对疍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讲好疍家故事,激发文化活力,以疍家文化为底蕴,海洋元素为特色的船屋民宿,在留住旅客的同时,这里也成了疍家文化对外展示的全新窗口。
连接起山与海的壮阔,让读者聚焦海南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这些故事不仅可信、可爱、可敬,更像一股涌动的潮水,激发全国对海南、对未来、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