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通讯员沈跃斌)近日,海口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响应海口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和第四批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选派交接工作的号召,新选派的1名驻村书记、1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以及1名留任驻村书记已第一时间到岗开展工作。
离任:交接的是责任更是情怀
“留下吧”“再干一任”,村民和村两委干部真诚朴实的挽留,是琼山区甲子镇海丰村驻村书记何伟、甲子镇益新村振兴工作队员荆兆近段时间听到最多的话。
从“外来客”变成了“乡里人”,播洒了满腔的热情,收获了乡民的情谊。在海丰村驻村两年多来,何伟协同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和社会资本参与力度,帮助海丰村协调完成海南500千伏项目租地工作,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长至81.38万元。带动8个村小组落实750亩垦造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指标。争取40余万元捐赠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靓化村容村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丰富政策理论储备、严格自身工作标准的同时,带动村两委干部抓好乡村振兴政策宣贯,逐项查找解决村民实际问题,拓宽思路开展工作,2023年驻村即帮助海丰村党支部摘除“后进”帽子。
益新村委会荣誉墙上的“五星党支部”和“五星党支部书记”奖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即将离任的荆兆脑海里满是两年来驻村工作的点滴。从建设基层治理宣传墙,推行“大喇叭”广播站,成立“益和堂”老爸茶纠纷调解室,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到众志成城抗击超强台风“摩羯”,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共同守护乡村家园;再到推广“稻虾共生”种养模式,让150亩撂荒地重焕生机,“蚯蚓养殖”实现年产值突破60万元,带动23户脱贫户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2.3万元......如今的益新村,从曾经村党支部书记口中的“三无村”蜕变为“五星党支部”,呈现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农民创收的美好图景。
留任:延续的是奋斗更是初心
“我申请留任驻村”,怀揣着对仙民村深厚的感情,该局安全科副科长邢增东向组织郑重提出申请。再次担任仙民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邢增东,拿出厚厚的驻村日记和资料表格,有的历经年月已经微微泛黄,有的反复翻折已经显出了皱褶,里面详细记载着防汛防台期间党员责任区划分、村民建议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帮扶资金项目落实、入户走访计划等内容。
“这次留任,我将重点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帮助村民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面对组织期望和村民挽留,邢增东信念坚定,承接着全村发展的新旧规划,将驻村事业从“记在本上”变成“扛在肩上”,转化为一项项村民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新任:奔赴的是岗位更是使命
该局(公司)党组一以贯之重视驻村干部选派工作,严选精兵强将助力乡村振兴,关心关注驻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全力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确保高质量完成驻村帮扶任务。
该局法规科副科长李娜,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义无反顾地加入第六批驻村书记队伍,接力做好海丰村帮扶工作,作为驻村干部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将在未来几年里,干事在村、吃住在村。
初到海丰村,语言沟通和交通出行是摆在李娜面前的两道难题。为克服这些困难,李娜在前任驻村书记及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走村入户与村民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用真心迅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学会了骑行电动自行车,逐步熟悉了解村道和路况;短期内掌握了农户家庭基本信息、农耕作物、产业项目等情况,为驻村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来自该局营销中心的骆继业,把21年同零售户“打交道”的功力,延续到了服务村民当中。从驻村报到第一天开始,骆继业就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政策、驻村管理规定,熟悉近年来村内建档立卡农户的资料,到益新村产业基地了解稻虾养殖规模、帮扶资金、产量效益、用工数量等情况,学习施肥、浇水等技能。“驻村先驻心,驻心先扎根才能服务好群众。”骆继业揣着一份详细的入户走访计划,与脱贫户热心地唠家常,他计划在短期内,完成1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44户脱贫户及监测户的入户走访工作。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和历任驻村干部一样,今天,他们有的满怀不舍,有的笃定信念,有的告别了熟悉的办公室,把“新工位”搬到田间地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为乡村全面振兴展现烟草担当、奉献自身力量。
接力,去有村的地方,不在乎身在何地,不讲究落籽何时。在田地间、在村落里,两任驻村干部交接工作的场景,恰是乡村振兴“薪火相传”的生动缩影。从“破题”到“深耕”,从“输血”到“造血”,海口烟草驻村干部的身影在变,但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担使命的坚守不变,把村民期盼变成幸福实景的承诺不变,这一份力量续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