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送上门,为何这么难?

海口部分快递包裹扔驿站频频被投诉 省邮管局:将加大监管力度
国际旅游岛商报 2025年09月29日 徐明锋 荆胜欣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徐明锋 荆胜欣)连日来,海口多位市民拨打国际旅游岛商报新闻热线吐槽快递服务存在“上门难”问题。记者走访发现,快递驿站已成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市民因快递员“自主”投放至驿站或快递柜感到不满,呼吁快递行业回归服务本质,平衡效率与用户体验。

  市民:“不送上门”成常态,服务承诺成空话

  “买了一箱白酒,订单地址把家里的门牌号写的清清楚楚,结果快递员直接把包裹扔在小区附近快递驿站,就发一条短信让我自己去快递驿站取。”家住海口市龙华路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住的小区离快递驿站还有1公里左右,白酒又重,自己去取很是麻烦,快递驿站却不肯送货上门。“后面我投诉了快递驿站,他们才‘送货上门’。”

  陈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居住在海口市美兰区新埠岛的王先生称,近半年网购的快递中,超50%未经沟通就被放入快递柜或者放在快递驿站。“一开始快递员还会打电话问要把快递放在哪里,后来都直接放入快递柜或者放在快递驿站,然后发短信提醒去取快递。”王先生无奈地说。

  业内人士:行业内卷是服务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快递驿站经常设置在超市内。海口市美兰区某超市经营面积有2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半面积是超市货架,一半是快递货架。“每天收到的快递在300票左右,一票3毛钱,我们得整理快递上架、贴标签、发短信给客户,如果超期还得打电话提醒顾客。更严重的是,如果快递丢失,我们还得赔付。”美兰区某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赵女士表示,当时决定做快递驿站的主要原因是,这件事能为超市引流。

  “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属于邮政管理部门监管的新业态企业,目前全省已备案的快递服务站超1300个,智能快件箱超4200组。”海南省邮政管理局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加盟制快递企业分配到末端的派费过低,制约了末端服务质量提升。同时,部分快递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服务质量意识还有待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内卷是服务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记者查询各主流快递企业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发现,快递业务完成量与营业收入均处于同比上升态势,但单票收入与利润多持续下滑。聚焦电商件市场的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基本在2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圆通、极兔单票收入分别为2.19元、2.15元;今年8月,韵达、申通单票收入分别为1.92元、2.06元。

  监管部门:提升末端投递服务质量

  近年来,海南省快递行业业务量不断攀升。记者从海南省邮政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8月全省快递业务处理量超10亿件、同比增长15%。其中,快递业务量超2亿件、同比增长10%。

  “去年以来,全省邮政管理部门多次面向邮政快递企业宣贯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督促企业按照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提升末端投递服务质量,深入基层督导检查企业投递服务情况。同时,加强执法检查,依法依规查处涉及投递服务方面的违法行为。”海南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邮政管理部门将持续加大快递末端投递服务监管力度,督促邮政快递企业不断提升末端投递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邮需要。

  记者手记

  回归服务本质需多方共治

  快递“上门难”背后,是行业效率、成本与用户体验的复杂平衡。消费者权益不容漠视,但破解困局不能仅靠“处罚驱动”。或许,细化服务分级(如“上门件”加收费用)、推广智能派单系统、加强末端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才是通向共赢的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