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 韦丽芃
提到输血,相信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输血是指将血液经静脉输注的形式输送给患者,主要项目内容有血小板输注、红细胞输注以及血浆输注等,常被用于贫血、凝血异常以及大量失血的患者群体当中。关于输血除了大家已掌握的上述知识内容,还有一些冷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去探究。那么,针对这些输血冷知识你了解吗?本文就围绕输血冷知识开启科普之旅,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篇文章。
一、什么是输血?
输血属于常见的医疗过程,会把供血者的血液或者是血液制品,以静脉输注的形式输入到患者体内,为常见的治疗手段,目的在于补充血液以及改善血液的功能。很多人会好奇,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输血?
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比如手术后出血量过多或者是遭遇严重创伤,经输血能够让患者快速恢复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对于贫血群体也会采用输血的方式改善病情。贫血指的是红细胞数量异常或者是功能异常,致使血液难以将氧气有效运输,此时输血能够提升患者机体的血红蛋白水平,让患者缓解贫血表现。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经输血会将凝血因子制品或者是血小板浓缩物提供给患者,让患者的凝血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控制出血表现。
相信通过上文的阅读,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输血以及为何输血,接下来就带领大家更新对输血的认知,一同了解输血冷知识。
二、输血的冷知识有哪些?
(一)“万能血型”O型血是否万能?
大家一定听说过,O型血十分宝贵,属于万能供血者。但事实是这样吗?严格来说,这一说法存在误解。O型血中的红细胞表面没有A与B抗原,所以不容易被受血者的血浆抗体攻击,紧急状况下可将O型血少量输送给其他型血的患者。但是,因为O型血人员的血浆当中存在抗B抗体和抗A抗体,所以少量输注可以,但是大量输注,有可能造成溶血反应。由此可见,O型血输血并不能看作完全万能,在血浆以及全血输注时要格外谨慎,条件允许下还是同型输注最为保险。
(二)血液保质期有多久?
血液的保质期,远比大家想象的要短。在大家献血时会看到血袋上所标注的“有效期”,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血液成分的“保质期”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红细胞而言,处在2-6℃的冷藏环境下能够保存35d-42d。对于血小板而言,其保存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5-7d。而新鲜的冷冻血浆,处在﹣18℃的温度之下,能够保存一年,但是如果血浆解冻,那么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输注。
(三)输血不等于输全血
大家常说的血液在临床中称之为全血更为准确,因此其中包括血细胞、血浆在内的全部成分,属于混合型的血液样品。由于各个成分在保存条件上存在差异,对于成分血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输注,可弥补全血保存条件不一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降低输血所致的免疫反应。伴随输血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已经从原本输全血变成目前的成分输血。
(四)最安全的“血源”可能是你自己的血——自体输血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输别人的血存在风险,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输自己的血?其实,这个想法能够实现,自体输血便是指术前采集患者本人的血液,之后回输给患者,此种输血方法比较安全,能够避免溶血反应,且降低免疫抑制、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自体输血的方式包含三种,第一种为择期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第二种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第三种则是稀释式自体输血。在这其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已经获得普及,在三级医院时常可看到它的身影。但是,自体输血也存在禁忌症,比如血液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或者是细胞污染,所以同样要规范严格的完成相应操作。
(五)自体输血血型不止包括ABO,还有一些稀有血型!
除了大家常说的A型、B型、AB型以及O型血,还有一些比较罕见的血型,其中的一些血型被称作血型中的大熊猫。例如,MNSSU血型当中的U抗原阴性血型,“孟买血型”等。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难度较大,如果你为稀有血型,建议去当地的血液中心登记。
(六)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
当ABO型以及Rh因子匹配时,为保障输血安全,防止血型不合反应的出现,应当在输血前,预先鉴定受血者以及供血者的血型,恰当的Rh因子和血型选择,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此外,输血前要重视交叉配血测试,即便供血者的血型和Rh因子与受血者一致,那么仍然需要交叉配血试验,这样能够避免血液不合现象的发生,保障大家的输血安全。
(七)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重识别输血反应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期间可能会出现溶血反应或者是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痒、皮疹等。而溶血反应则是容易导致背痛、发热等情况的出现。为防止上述反应的发生,要对患者反应予以监测,输血前详细测试,进而保障血液兼容。
输血期间把控速率以及加强监测,依照患者给出的反应,适当的调整输血速率。并且,要严密监测患者输血期间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以及体温等。
通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输血相关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了解了更多的输血冷知识。其实,每一袋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无论是哪种输血形式、输血技术,都为患者提供了改善疾病的希望。输血对于急症重症患者的救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确保血液质量,并维护每位患者的输血安全,进而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