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焕新 苗绣生辉
从五指山到巴黎,从山城舞台走向国际秀场

海南民族风“炫”上国际舞台

国际旅游岛商报 2025年09月18日 张艺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近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兰之云裳”中外非遗服饰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举办,五指山黎锦苗绣服饰惊艳亮相,多样多元的展示海南黎族苗族浓郁的文化风情。

  此次五指山展演系列服饰以海南黎族苗族文化风情、热带雨林特色为主题,共挑选6套海南民族服饰,既有五指山黎锦非遗传承人与国际时装设计师谭燕玉合作设计的黎锦元素时装,还有五指山当地织娘设计的传统服饰、苗族刺绣、蜡染工艺改良版礼服,观众们可直观感受到东西方的艺术思维、设计理念在民族服饰这一载体上交融、碰撞,擦出时尚“火花”。

  五指山黎锦苗绣服饰“走向”国际舞台

  秀场上,模特们身着色彩斑斓的黎族、苗族服饰,步伐优雅,款款而行。精美的织锦、刺绣图案和细腻的纺织纹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南黎锦苗绣的独特魅力,让现场嘉宾沉浸式体验了海南黎族、苗族浓郁的文化风情。

  近年来,五指山黎锦苗绣服饰通过多次国际展示活动成功“出圈”,更是走出了“国际范”,展现出海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代融合创新成果、新表达。其中,2024年9月和2025年3月,五指山两次赴法国参加国际时装活动,将黎锦技艺“推向”巴黎时装周,被视为黎锦走向世界的重要时刻,再次彰显了黎锦在国际时尚舞台的独特魅力。更是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当地正加速推进黎锦的版权化、国际化进程,拓展国际市场。

  不仅如此,五指山民族服装也是从山城舞台“村秀”走向消博会,古老黎锦绽放时尚新光。2025消博会时装秀——“Miss”黎五指山非遗大秀为观众呈现黎锦在现代时尚语境下的全新演绎,让观众看到了黎锦在时尚领域的无限潜力。

  这些服饰设计融合了现代剪裁与民族图案,既保留黎族传统纹路的古朴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通过现代剪裁与色彩重构,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国际设计师谭燕玉参与设计的黎锦时装,通过色彩重构与先锋设计理念,将传统技艺与国际时尚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传承+产业

  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流传数千年,是世界级非遗保护项目。黎锦苗绣的一代又一代的千年传承,不仅依赖自然馈赠的原料,更离不开黎族苗族人民对技艺的坚守与创新,使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持续闪耀。

  “记得大概是13岁的时候,我从母亲手中接过自己的第一架腰织机,那时候开始跟母亲学习黎锦技艺,15岁就能独立完成作品。以前编织图案都是没有图纸参考,要靠脑子构思,我的母亲是手把手地教,后面技术熟练,我就不断创新改进图案和研究黎锦技艺。”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介绍,黎锦图案目前所知的大概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纹样。最早的时候,黎族祖先会用这些图案去记录一些民间传说、农耕场景还有日常生活,发展到后面就表示吉祥的寓意。

  现在,刘香兰更多时候从“手艺人”慢慢变成了“守艺人”,她还整理经验、自编教材,从儿子、儿媳、孙子到当地青年学生,再到全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爱好者,她已培养了众多学生及学徒,将这份传统技艺“开枝散叶,桃李芬芳”,让黎锦走进大众的生活,永续传承。

  近年来,五指山市探索出“保护+传承+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包括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进校园”、举办国际培训班(如马兰戈尼黎锦国际化人才培训班)等活动内容,系统性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和保护非遗并培养人才,为民族服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保障。

  此外,推动“非遗+”跨界融合,除联动设计师打造时尚服饰外,还开发了黎族苗族元素的手提包香包和各类饰品等、非遗文创产品、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