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王力雅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统称,发病率相对较高,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若是出现了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情况,单纯采用止血药物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逐渐应用在了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科普有关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的知识。
1.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下治疗优势
通过内镜治疗的方式能够针对病人的病灶部位实施更加全面的评估,动态地观测到病人的治疗效果,针对出血的部位实施区域性的注射给药方式,大大提升了局部用药的浓度,能够增强临床的疗效。并且,通过这样的手术方式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降低手术中对周围组织的伤害,降低术中出血的概率,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2.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式
内镜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式,针对不同的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
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溃疡部位,产生了黏膜的糜烂性渗血,但是出血量相对较小,例如消化性溃疡周边产生的渗血,采用这样的止血方式当时就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若病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量较多,需要使用药物喷洒联合其他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2)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
一般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局部小动脉、静脉出现了出血的情况,或者切除息肉之后进行止血。
(3)金属钛夹止血
主要应用在临床上针对明确小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例如急性、慢性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等。通常采用的钛夹包括两种,一种是反复开合的钛夹,另一种则是一次性开合的钛夹。两种相比较来说,反复使用的钛夹能够在手术操作期间针对病人的实际病灶位置进行多个角度、反复的尝试,并且钛夹的钳合力更大,比一次性开合的钛夹更加牢固,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4)高温凝固止血
这种止血的方式,主要针对存在局限性胃粘膜糜烂出血的病人,或者产生了小血管畸形出血、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人群,但是若病人存在深溃疡底部出血、弥漫性黏膜糜烂出血则无法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激光微波、热探头、高频电凝、氩气刀等,利用高温凝固出血血管残端的方式达到止血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希望在阅读了本篇文章之后,可以让人们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一旦疾病发生之后,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