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徐军女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到国民的健康和生命。肝癌的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近80%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降低肝癌的危害尤为重要。
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肝癌早发现、早诊断的前提。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目前,我国肝癌的常规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我国肝癌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循证医学证据,将肝癌危险人群详细分为4层,低危人群每年1次常规筛查,中危人群每6个月1次常规筛查;高危人群每3~6个月1次常规筛查,多模式MRI或CT加强筛查每6~12个月1次;极高危人群每3个月1次常规筛查,加强筛查每6个月1次。
肝癌高危人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尽早接受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积极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戒酒或减少饮酒;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控制体重;避免摄入发霉食物和损害肝功能的药物;避免接触被血吸虫污染的水源。
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是防治肝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定期筛查、动态监测、联合检测和健康管理等策略,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长期随访。公众应提高对肝癌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生建议,共同维护生命健康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