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吴英艳陈王凤摄影报道)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护士,这个职业很普通但也很神圣,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今天迎来了第112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了4位不同年龄段的护士,他们当中有90后、80后、70后,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道路上他们将爱撒落人间,燃烧着自己,奉献了青春和年华。 70后李敏香:30年勤勤恳恳不负韶华 没有华丽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推动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那股韧劲;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兢兢业业零基础建设海口方舱的韧劲和决心……今年50岁的她,是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敏香,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我们没有撬动世界的杠杆,但我们有一双为患者服务的手”。为患者服务是李敏香的理念,也是她工作的源动力。为了强化各市县医务人员血液净化知识普及、规范人员的操作技术及指导肾病患者居家腹膜透析的自我管理,她主动加入了国家县级血液净化培训项目,亲自带领团队人员连续9年奔赴全省各地开展血液净化技术培训及推广,足迹遍布海南多个偏远市县,深入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家中给予指导。 2022年李敏香被任命为海口方舱医院医疗筹备组的总指挥,协助筹建全省第一家方舱医院——海口方舱医院。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李敏香身上的责任可想而知。然而,迎难而上是她的标签,她倾注全力,与省外方舱医院建设团队交流学习,恶补方舱医院建设知识,从区域划分、救治通道、信息传递、防范次生风险到标识的设计等均亲力亲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亲自组织编写了《海南方舱医院管理手册》和《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手册》。 “很多人都认为护士只是打针、输液,其实并不是。”李敏香并不满足于完成“机械”的护理工作。她知道如果不努力提升自身学识,就没办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不能为学科建设出一份力。于是她把目光放在了如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上。 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推进护理人才培养,李敏香敏锐地意识到护士将从临床实践型转变成为临床科研型的全能型护理人才。她迅速调整护理队伍的培养模式,提出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培养了一批全能型、综合型护理人才。 从穿上白衣的那天起,李敏香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护理事业,从精心护理到用心管理、从青春飞扬到青丝染霜。30年的护理生涯中,李敏香用无私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的铮铮誓言,用身体力行诠释着护理管理者的大爱情怀。 80后黄海桃:敬畏生命守护母婴健康 都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因为她用爱心和微笑去抚平病人所受的痛苦。但对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护士长黄海桃来说,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天使,因为这些都是她该做的工作。 每天7时10分,黄海桃准时到达科室,开启忙碌模式。查房、准备用药等每一项工作,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她说:“产科是一个一手托两个生命的科室,工作中容不得一丝迟疑和马虎。” 前段时间,产科接诊了一名聋哑人产妇,在产妇分娩中,黄海桃和同事们通过小纸条耐心地指导产妇生产,最终产妇在她们的帮助下顺利生下一个健康宝宝。 “虽然科室里每天要迎接无数新生儿的诞生,但每一次迎接新生命,我心中都会充满喜悦与成就感。”黄海桃说,护士的工作很繁琐,重复性很高,但对生命的责任和职业的敬仰,让她在护士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今年43岁的黄海桃,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她用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 谈到节日愿望,黄海桃说,希望医生护士的付出能得到患者和家属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90后男护士王清:希望更多男性加入护士行列 每当提起护士,人们通常只会想到头戴护士帽、温婉亲切的女性形象,这个职业曾一度被默认为是女性的“专利”,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到了护理行业中,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副护士长王清就是其中一员,而且一干就是10年。 谈及为何选择护士这个职业时,今年32岁的王清告诉记者,这缘于当年报考大学时的“阴差阳错”,“我觉得护士是个伟大的职业,我当时报考的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但没想到最终被护理专业录取了。” 2014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清来到海医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干起了护士工作。在王清看来,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男护士体力强壮、精力旺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强,家庭负担少,工作机动性极强,在护理男性患者时,男护士也比女护士更方便。康复医学科接诊的病人有因脑梗、脑出血引起的偏瘫患者,也有腰、脚功能损伤患者,在陪同患者康复时,男护士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刚参加工作时,王清也曾对未来迷茫过,但走过10年的职业生涯,如今的王清已成为部门骨干,他对护士这个职业充满了认同感。 “小王,去哪了,我好几天没看到你了。”王清告诉记者,由于有些患者长期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时间久了,许多患者与王清成了朋友、亲人,每当他休假或者出差几天回来后,有些常住患者会过来问候,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他心里就会暖暖的。 王清说,男护士是医院护理领域的不可或缺群体,他将继续深耕护理专业,同时也呼吁更多男性加入护士行列。 95后刘小漫:向着最初的梦想砥砺前行 2017年大学毕业后,刘小漫来到海口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成为心血管内科的一名护士。她从一名懵懂的小护士,到现在面对抢救时能够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她一直兢兢业业,用耐心、细心、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保障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内科护士的工作很繁忙,对一些昏迷患者,我们需要给他们进行翻身、胃管注食、吸痰等护理操作,但每一次看到患者们逐渐恢复健康,我心里十分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走护理道路的决心。”刘小漫告诉记者,披上白大褂,穿梭在忙碌的病房内,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是“白衣天使”的职责,更是他们的个人价值所在。 2022年8月,海口市人民医院作为新冠定点医院收治患者,需要一批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护理患者。刘小漫看到了心内科工作群里发出了报名通知,她毫不犹豫接龙报名。“在这危急时刻,作为一名年轻的护理人员,我就该向前冲。”刘小漫说道。 在抗疫期间,刘小漫也曾害怕过、担忧过,但她依然勇往直前,来到患者身边。当时她遇到了一位焦躁的患者阿婆,阿婆因为得了新冠住进医院,心情非常糟糕,也不配合治疗,总是在走道里不停喊着要回家,还随地吐痰,坐在走廊地板上。“当时我很担心上前劝说会被抓破防护服,但是我们这一身白衣,注定要挺身而出。”刘小漫说。 “阿婆,咱们回病房里,好好接受治疗吧,相信我们,你一定会好的。”刘小漫和同事在走道里紧紧握住阿婆的手,耐心地劝说,最终阿婆同意回到病房治疗。刘小漫只要值班,都会去看阿婆,给她信心。几天后,阿婆终于转阴出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小漫说,在护理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困难与阻碍,但她会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与年华,在护理工作中历练,无论风雨,都在护理的岗位上走完一生,向着最初的梦想,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