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首版
   第A02版:海南自由贸易港
   第A03版:海南自由贸易港
   第A04版:海南自由贸易港
   第A05版:岛事/重点
   第A06版:民生/热线
   第A07版:岛事/重点
   第A08版:便民/服务
琼岛今明两天午后雷雨回归 最高气温 36℃
他们的汗水在飞 让人一看就心痛
  第A08版:便民/服务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
琼岛今明两天午后雷雨回归 最高气温 36℃
·
他们的汗水在飞 让人一看就心痛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23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22年06月23日 ] -- 便民/服务 -- 版次:[ A08 ]
头顶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在暴晒下站岗值守、用汗水筑高楼……
他们的汗水在飞 让人一看就心痛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许文玉陈勇合实习记者熊浩文/图

    连日来,海口的气温居高不下,不少市民感觉外出仿佛“蒸桑拿”。但在城市内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敬业和坚守勾勒出烈日下最美的身影。

    近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部分“烤验”在一线的人群。

    地点:世纪大桥上桥口处

    人物:27岁辅警佩戴“无形口罩”

    近日,海南省气象局发布四级高温预警,海南多个市县出现近40℃的高温天气,地面已开启“烧烤模式”。即便街头暑气蒸腾,但在滚滚热浪里却有这么一群人,身穿蓝色衬衣、绿色马甲穿梭车流中,顶着烈日的暴晒,用汗水维护着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他们就是海口公安交警。

    在海甸岛世纪大桥上桥口处有一个特殊的交警执勤点,由于该路段车流量大,海口公安交警美兰大队海甸中队辅警陈德川早、晚高峰都会提前到执勤点值守,他顶着烈日疏导交通,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今年27岁的他从警6年,早已习惯海南的高温“烤验”,天气再热也依然向市民展示出挺拔的身姿、标准的交通手势。

    20日下午,记者在世纪大桥上桥口处见到了陈德川,炎热的天气下,他早已汗流浃背,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身上,执勤时长时间的烈日暴晒,他被晒黑的脸颊上已留下一个“无形口罩”。但陈德川仍顾不得这一切,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靠边上骑,给小朋友佩戴上安全头盔。”道路上偶尔会窜出未给孩子佩戴头盔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陈德川总会耐心进行劝说,告知佩戴头盔的必要性,显然高温的天气没有给他带来烦躁的情绪。

    “汗水湿透警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都习惯了。”当辅警的6年里,陈德川一直都在海口公安交警美兰大队海甸中队,世纪大桥点位已成为他最熟悉的地方。陈德川介绍,在该执勤点位主要是负责禁止电动车和不符合要求的货车驶上桥,和疏导周边道路,保证交通顺畅。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我们交警仍会坚守在城市的各条道路、各个路口,站岗执勤疏导交通,保障市民的平安出行。”陈德川说。

    地点:友谊阳光城附近

    人物:38岁外卖员每天至少喝2L水

    在海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穿梭于海口的大街小巷中,只为给顾客送去可口的饭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他们就是外卖员。

    6月21日12时17分,记者在友谊阳光城看到外卖员莫大哥正在树荫下休息,38岁的他因为经常在外奔波,皮肤被晒得黝黑。只见他拿起水壶,咕噜咕噜几声,1L的矿泉水瞬间就少了三分之一。莫大哥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在高温下工作的人,水是每日必不可少的。“对我而言,最有效的降温办法就是多喝水,像这样的矿泉水,我每天至少要喝2瓶。”

    莫大哥告诉记者,外卖员的每一单外卖,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而他做了两年外卖员,已对龙华区、美兰区及秀英区的路段非常熟悉,接到订单后脑海中便已知晓哪条路是近道。“不仅是为了在规定时间将餐食送到顾客手上,还因为最近天气热,像冷饮、蛋糕这类订单保鲜时间短,为了让顾客尝到新鲜的外卖,送餐更要及时。”

    “做外卖配送员的确很辛苦,无论酷夏还是严寒,每日风雨无阻地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夏天,站里很多配送员都中暑过。”莫大哥说,夏季是高温季节,也是外卖的旺季,虽然每天奔波很辛苦,但偶尔也会遇到暖心的小事,将餐食送到顾客手上时,有的顾客会叮嘱一声“骑车慢点,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有的顾客接过餐食会递过来一瓶矿泉水,每当遇到这样的小事,一整天都很开心。

    话音刚落,莫大哥便又接了一单,只见他收起手机,跨上电动车,便开始往取餐点飞奔而去……

    地点:“时光里”建筑工地外围

    人物:45岁泥瓦匠错时上班避暑

    20日16时,在坡博路的“时光里”建筑工地外围中,几个泥瓦匠正站在围墙内侧使用水泥粉刷墙面。来自四川的约45岁的廖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高温应对措施,那就是“早上早一点开工,下午晚一点收工”,以错开中午太阳最为毒辣的时候。据廖先生介绍,他们一天大致工作8个小时,上下午分别四个小时,从7时30分开始上工,然后11时30分收工,14时30分上班,16时30分下班回家。“最近非常热,就调了时间,早上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下午就延后半个小时上班。”廖先生说,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非常灵活,只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任务,再根据工程进度调整时间。

    而在“时光里”的临街广场上,一群园艺工人们正蹲着栽种花卉盆栽。据了解,“时光里”将于下月开门营业,因此连日来工人们便顶着烈日,加快工作速度为即将竣工的“时光里”绘上绿色衣装。

    工人们告诉记者,一天在太阳下经过整地、栽种、浇水、管理等这些流程全身都会被汗水打湿,而为了补充水分便随身携带着水壶。“一天要喝三大瓶水。”工人说,除了每天必带的水壶,她们会头戴遮阳帽、身穿长袖长裤,全副武装。

    工人们苦干巧干,而项目方负责人则为他们开展清凉活动。一些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着海南气温升高,在看到工友们冒着太阳,挥汗如雨辛苦地建设城市,便迅速组织安排了此次活动,为工人们送去各类避暑“神器”,向他们发放西瓜、菊花茶、冰糖等物品,并搭设了休息凉亭,安排专人为工友们煮上防暑凉茶,更向他们发放猪肉、大米、粮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所有内容为国际旅游岛商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