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护理部 游锦燕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可能因行动不便等各种原因需要居家留置导尿管,生活节奏也因导尿管的存在而发生改变。对于这些人群而言,了解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正确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身体健康。
一、导尿管的基本知识
导尿管一端连接患者尿道,另一端连接集尿袋,从而实现对尿液的引流,减轻患者排尿压力。但是导尿管作为异物,若长时间在体内留置,会刺激尿道,破坏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从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二、导尿管的日常护理措施
1. 保持清洁
在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尿道口分泌物性状,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可能仅有少量透明或白色、几乎无色的分泌物,此时使用温水对患者的留置导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擦拭,在操作时要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牵拉导尿管。若出现异常颜色如黄色或脓性带有明显异味的分泌物时,就需格外警惕是否细菌在尿道内滋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此时需到医院及时就诊处理。
2. 妥善固定
导尿管应使用专用的固定装置固定,如固定胶带或固定夹,可以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的大腿内侧等合适位置,固定时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尿液反流,防止逆行感染。
3. 保证引流通畅
在护理中要对尿液引流情况做好密切观察,并确保导尿管没有扭曲、受压或堵塞。同时定期对导尿管及集尿袋的连接进行检查,确保其紧密性,以免尿液泄露。如果存在尿液引流不畅或者滴速明显下降甚至停止,要检查导尿管是否弯折及管道内是否有血块或沉淀物等堵塞物。
4. 定期更换
导尿管不宜长时间留置,应根据其材质及患者不同情况确定其更换周期,一般1~4周更换一次。集尿袋则每周应更换1~2次,更换时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
5. 观察尿液情况
日常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做好相应记录。正常尿液一般呈淡黄色或透明,如果尿液有浑浊、血尿或异味等异常情况,说明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问题,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其他注意事项
患者应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沉淀物,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同时非必要则不清洗膀胱,以防造成膀胱壁的机械性损伤,增加逆行感染风险。如果患者有感染症状,如尿痛等,应及时就医,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总之,导尿管的护理非常细致,并且和患者的康复及舒适度密切相关,对导尿管相关护理知识有全面了解,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