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和因素有哪些?

国际旅游岛商报 2024年06月26日 周德仲

  ■三亚市人民医院   周德仲

  据最新数据记录,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约为185 ~ 219/10万人,死亡率约116 ~ 142/10万人,约有50%~80%的患者会留下残疾后遗症。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杀手”之一。本文将从发病机制、高危人群及诱发因素等方面带您了解脑血管疾病,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生于脑部血管,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者血流障碍,造成脑功能异常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脑血管病起病急,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典型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等。

  二、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 高龄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心脑血管等功能会逐渐下降,进而会诱发脑血管疾病,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

  2. 肥胖症人群

  肥胖症人群由于体内血管组织中含有较高的脂质物质,容易在血管形成积累,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

  动脉粥样硬化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脑部供血,如果供血系统发生异常就会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增长使得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断提高,尤其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病率。

  性别:不同年龄段脑卒中、缺血性卒中等发病率及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也增加了人们罹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加速脑动脉硬化,极易诱发脑血管疾病。早期及轻度高血压患者应当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必要时结合降压药进行治疗;中度及重度高血压患者应当坚持服用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以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血糖长期升高也会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调整生活饮食方式,必要时坚持服用降糖药,达到降糖目标,保护脑血管功能。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或其他血脂胆固醇指标升高,都可能导致血管壁出现脂质沉积物,使动脉变窄,从而诱发缺血缺氧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硬化。

  脑血管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多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之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超重、肥胖等也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常见因素。因此,人们要注意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筛查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做好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