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不可怕,送你中医康复指南

国际旅游岛商报 2024年03月29日 刘超权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刘超权

  慢性心衰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是心血管疾病当中的“癌症”。事实上,慢性心衰疾病并不可怕,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康复指南,帮助大家远离慢性心衰疾病的困扰。

  一、中医康复方式有哪些?

  心力衰竭疾病在中医中,属于“胸痹”“喘症”等范畴,在中医中,缓解其病情可对其进行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足浴等方法,疗效更佳。除此之外,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中医康复运动指导。

  1.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当运动,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可实施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负担,且动作幅度较小,对患者的病情缓解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养生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进行养生操与太极拳运动时,主要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每日坚持运动,长期坚持,缓解病情,促进身体恢复。八段锦运动有利于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患者的血管弹性得到改善,可减轻其心脏负担,缓解其病情,促进身体康复。

  2.呼吸训练、有氧运动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改善其肺功能,使其呼吸效率提高,缓解其呼吸困难现象。坚持合适的有氧运动,增加心肌供氧能力,改善其身体代谢、心肺功能,缓解其病情。

  二、中医康复的好处有哪些?

  中医康复对患者而言具有较大好处,具体如下:

  1.保护心血管系统。坚持康复运动,可促进身体的吸氧量,使其体内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对其冠状动脉血流具有改善作用,可使其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发生,保护心血管系统。

  2.增强运动耐量。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缺乏运动,运动耐力较差,开展长期的康复运动治疗后,其体内摄氧量增加,肌肉纤维含量增加,肌肉代谢增强,对其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3.改善其呼吸功能。康复运动可改善其心排血量,促进其呼吸肌训练,耐力增强,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4.改善其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中,只要运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疲乏等症状,长期如此,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影响疾病的治疗,康复治疗后,可使其改善疾病症状,缓解其心理问题。

  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治疗效果更佳,以上就是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在康复治疗时,要对进行康复运动指导,缓解其病情,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身体恢复。当大家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时,不要担心,积极进行中医康复,可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