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人民医院 朱振标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到包括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前中央动脉等的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符合的临床表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的改变,颈椎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分型及临床表现:
1. 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最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肢麻木、过敏、感觉减退等,并出现于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域。
3. 脊髓型颈椎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双手无力不灵活、下肢无力、足底有踏棉花感、走路笨拙、束胸感等,四肢腱反射亢进或活跃,出现一些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踝阵挛、髌阵挛及巴宾斯基征等,重者还会出现排便功能障碍。
4.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表现有头痛、头晕、仰头转颈时诱发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等,还会晕倒。
5. 交感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或偏头痛、颈部麻木、张眼无力、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为其常见表现。患有该型的病人常会感觉到胸前不适、胸闷和心前区疼痛,但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另外,上肢还会出现发凉,指端会出现潮红、发热,并有疼痛或痛觉过敏表现。
要提醒大家的是,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如何预防颈椎病
颈椎的退变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因此对颈椎病来说,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是其最好的预防措施。
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无论是颈椎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参加身体锻炼,帮助活跃颈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颈部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减轻颈椎相关症状。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地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也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来试着做颈部保健活动。传统的八段锦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2. 避免长期低头姿势。长时间低头这一体位会使颈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而形成劳损,导致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改善工作环境,如将桌面改为呈30°角的平面工作台,这样可以减少伏案工作时颈椎的负荷。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改变一下体位。
3. 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一般建议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cm为最佳,不宜睡高枕,因其会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结果与低头姿势一样。另外注意侧卧睡觉时,枕头要加高到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4. 避免颈部外伤,运动时,注意保护颈部,以免遭受外力冲击导致挫伤。坐车时,应系好安全带,以免急拐弯、急刹车时伤及颈椎。
5. 避免风寒、潮湿。注意颈部保暖。冬天天冷,可以用围巾围住颈部,防止寒气侵袭;夏天注意不要让颈部直接对着电风扇、空调吹风,出汗后也不要使颈部直接吹冷风;如遇到淋雨受湿要及时擦干。